俄罗斯商品频遭打假,为什么难以根除伪劣现象?
先要跟期待“关于未来的5个预测(下)”的朋友说声抱歉。因为今天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新闻,忍不住想先聊聊这个话题。业余作者的缺点是,从选题到组织资料再到写作全是一个人完成。不可能做到中专卢大师那种每天攒出一篇万字长文。就算是废话连篇也是需要体力的对么。最近两天俄罗斯商品的话题又上榜了。但这次不再是吹捧和热炒,而是“大量俄罗斯商品馆开始撤店”的消息。只不过这次忍不住出手整治市场的居然是俄罗斯人。一些俄罗斯人来到所谓的俄罗斯商品“国家馆”,发现其中琳琅满目的俄罗斯商品竟然连自己都没见过。尤其是俄罗斯骆驼奶粉。你就是把整个俄罗斯翻过来,把动物园里的都凑上也找不出几头骆驼。估计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能买到“物美价廉营养丰富”的俄罗斯骆驼奶粉。还有什么牛筋肠等等,搞得那些俄罗斯人感觉自己可能是个假俄罗斯人。有些俄罗斯人的视频里说:“我们国家的面包里没有添加剂”“俄罗斯的香肠都是放在冰柜里卖的,绝不会放在自然温度下。因为香肠里面是肉,会变质”。这些话可能让那些爱鹅亲鹅的大小鹅杂们很受伤。说好的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呢?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“毒枸杞、假奶粉,为什么让人相信被骗比骗他还要困难”。其中讲到,这类打着俄罗斯旗号的“垃圾货”,大多出现于2022年以后。就是那一年,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侵略战争。然后引发了小可爱们集体坐地排卵。当抠脚大汉们把自己“搅拌均匀”的俄罗斯进口老奶粉端菜上桌后,一大群小可爱就迫不及待的扑上去为自己的认知买单。既然那么支持俄罗斯,不拿出点实际行动哪行?当然,抢购俄罗斯进口奶粉的并不是只有小可爱们。大部分人是要么是被绚丽的广告吸引,要么是被主播的花言巧语蒙蔽。总之是造就了一个传奇:在俄罗斯都要花人民币四十多块钱一斤的奶粉,在经过长途运输、海关征税、经销环节、广告费用等等,卖到中国消费者手里就变成了十几、二十几块钱一斤的“国家馆产品”。真是掰着脚趾头都算不明白这笔帐。其实很多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,“俄罗斯商品馆”的雷迟早会爆。只不过没有想到的是,最后的稻草不是来自于消费者的觉醒,也不是媒体参与调查,而是一群俄罗斯人自己看不下去了。可笑的是,一大批人又纷纷涌入到这些新晋俄罗斯打假网红的视频下面,纷纷夸赞他们有多么勇敢和正义,代表了中俄友谊巴拉巴拉的,反正就是一通彩虹屁。还是原来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。问题是,人家其实在意的并不是黑心商家用假冒伪劣商品欺骗自己国人,人家维护的是俄罗斯的脸面和商品信誉好么!不过这种关注也有积极的作用。在发现打假可以吸引流量以后,越来越多的在华俄罗斯人开始涌向大大小小的“俄罗斯商品馆”拍摄视频。这下轮到商家一个头三个大了。整天防火防盗还得防鹅爹,这上哪儿说理去。又不敢拿出平时对付同胞的那一套,于是就玩起了“黑灯”战术。连“国家馆”也换成了更为含蓄的“体验馆”。这才叫光着屁股推碾子——转着圈丢人!如果说俄乌战争是一场关于良知和人性的大型测试,购买"俄罗斯商品"就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魔怔的最好证明。还记得那个在圣诞节夜里放着好日子不过,非要自制一批某某电影的帆布袋子沿街售卖。结果在北地的寒风中站了5个小时一个都没卖出去的美女吗。她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,不知道软体动物们所谓的爱国其实只是免费的口号。牠们连身边人的痛苦都视而不见,在超市里还要扒青菜梆子占小便宜,怎么可能掏出真金白银表达自己的爱国?反倒是那些积极购买“俄罗斯商品”的人,才真正是魔怔的可爱。我今天写文章的时候想了半天,到底应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些争先恐后购买“俄罗斯商品”的人。这其中的很多人和周带鱼、中专卢大师之流还是有本质的不同。那些货色才是骨子里的坏。想来想去,还是觉得“魔怔”这个词更合适。魔怔这个词,字面意思是形容某人的神态举止反常或者专心入迷,像被某种妖魔控制了一样。网上还有一个词叫“魔怔人”。这类人具体的表现特征是:打死也不接受任何与自己不同的观点;对导致自己“魔怔”的事物持有一种信仰般的虔诚;用“魔怔”的观点不断重复和强化自己的认知;不关心事实,不考虑逻辑和常识,即便被现实不断打脸也要追求精神胜利;他们在生活中备受压迫和欺辱,主动接受人格上的矮化,以换取那种“我也姓罩”的安全感。具体到俄罗斯商品的问题上,就会演化出一种潜意识:万一俄罗斯赢了我也与有荣焉;就算是输了自己也没吃亏,权当作是一份“支持”。更何况,这些东西还可以唤醒很久之前埋藏在他们心底里的那种“情怀”。就像是一名怨女。明明屡遭渣男的欺骗和暴力,却依然固执的认为,打我是因为爱我,没了他我就不能活,爱他就要爱他的全部,一日侍君终生不易……魔怔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怂。那么多买了所谓“俄罗斯商品”的人,别看他们平时可以为五分钱和小贩争个面红耳赤。现在就算知道买到的是假冒伪劣,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,又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为自己鸣不平?反正只要还有别人跟自己一样倒霉,就可以心安理得、坦然接受了。知道吗?我看到有些人抢购“俄罗斯商品”最可笑的理由居然是,俄罗斯现在都这么难了,帮一把也是应该的。我当时竟然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。他们的逻辑在这个地方居然形成了一种自洽。于是你就会明白,为什么无法用讲道理的方式说服他们。一些全世界都已经公认谬误的东西,在他们的认知里成为一种常识。正是因为他们对这种“常识”的坚守,导致其特别容易成为被欺骗的对象。而且在屡受欺骗后,还可以实现自我疗愈。这是多么可贵的先天受骗体质啊!比起这些假冒伪劣的“俄罗斯商品”,还有另外一种纯正“鹅味儿”的悄然泛滥更为不堪。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末,一场名为“回到苏联”的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。估计很多“先天圣体”的人听到这四个字就已经热泪盈眶。想知道俄罗斯人自己是怎么看待前苏联的那段历史的吗?如果真的那么热爱苏联,那么这场活动的主题就不应叫“回到苏联”,而是改叫“直奔苏联”更为妥当。看到这类活动竟然收到不少好评就会明白,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上当受骗也要买“鹅货”。尽管有些行为在外人看来无比可笑,但在他们看来,这就是外人无法理解的“情怀”。正所谓认知决定命运。受骗上当,只不过是他们为自己的认知付了一点利息罢了。其实这些人被骗一点也不冤。人家在产品外包装上明明写着产地,自己偏偏不看。被直播间里的主播一忽悠,就糊里糊涂的掏钱。但凡有一点常识或者脑子转个弯,也会想到俄罗斯连骆驼都没有哪来的骆驼奶。这次如果不是有很多俄罗斯人出面打假,俄罗斯商品可能还会在市场上热销很长一段时间。毕竟那可是超过60%的利润,“三个月”就能回本的好买卖。既赚了钱,又满足了魔怔的情怀。这么严丝合缝的双向奔赴上哪儿找去。当然,保不齐还有另外一层原因,俄罗斯已经快要抗不下去了。现在脱钩也算是一种及时止损。到底是哪种原因并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骗局不会随着“俄罗斯商品”退出市场而终结。骗子们换一件马甲很快又将卷土重来。上过当的人还会继续上当。当然,我并不是说所有买过“俄罗斯商品”的人都是魔怔。在这个过程中,平台扮演的角色其实并不光彩。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顺手搜了一下“俄罗斯老奶粉”。首先呈现的不只是同类产品的直播带货,还有京东平台的“俄罗斯老奶粉”推荐广告。如果你习惯于坚信京东不卖假货,可能也会不知不觉的着了道。这其实才是我们更应该警惕的。你的信任,很可能已经成为大数据算法下的变现场景。你的认知,不知不觉被锚定在某个标准答案上无法自拔。其实归根结底,想要走出魔怔、避免被骗需要重建认知。但这会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。而且还会有相当多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手,千方百计的想把你拉回到原来的同温层里。例如昨天收到一条后台通知。告诉我迎来了2025年的第一次“飞天”。那篇“现在的人,真的是不值得启蒙了吗?!”虽然努力跨过了时间的分界线,终于还是被红了。我还能说什么呢?或许文章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就是,试图帮助人们改变认知,亲近常识和逻辑;让魔怔恢复清醒,让傻子远离骗子!而这无疑会让我成为两种人的共同敌人。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。还是用那篇“飞天文”里的一段话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。如果有朝一日回望自我,不会再为自己曾经的煞笔而自豪,不再沉迷于标准答案无法自拔,不再将共同拥有的东西当作自己的卓越,你就具备了一种包含了批判精神的,无比宝贵的独立人格。文章最后,请朋友们先别着急划走。占用2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我的个人广告。从去年开始,我会不定期的给朋友们推荐一些加拿大保健品和加拿大奶粉。可以说,东大的保健品从中华鳖精开始,到脑白金口服液及至今天,就是一个骗局接着另一个骗局。相比于西方国家市场的成熟,这方的保健品行业的水不仅深,而且不可描述!之所以推荐加拿大的保健品,就是因为加拿大是世界上对保健品管理最严格的国家。加拿大对保健品采取的是药品管理,执行的NPN认证也比美国FDA更严苛。这也让加拿大成为世界上食品安全方面真正的“遥遥领先”!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